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>新闻动态
分享到:
红色记忆| 南昌英烈故事:驰骋苏区 身经百战——王如痴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9-25 17:37
  • 来源:
  • 作者:
  • 访问量:
  • 字体【      】

红色故事,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红色故事,以革命先烈们的鲜血和牺牲,书写了一段壮烈的史诗。

因此,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红色故事,缅怀革命先烈,弘扬革命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。


驰骋苏区 身经百战——王如痴


王如痴(1903 - 1935),湖南祁东人,革命烈士。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,历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党代表、红六军第二纵队政委、红三军第八师政委、红十三军政委、红一军团三十一师政委、红十一军政委、红十军军长兼政委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、皖赣红军独立师师长、红十军团十九师参谋长、十九师师长等职。1935年1月25日在赣东北怀玉山地区被俘,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。


王如痴,原名濬欧,1903年1月16日出生于衡阳市祁东县,幼读私塾,1916年到县城读书,1925年毕业于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高中部。1926年参加革命,同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改名王如痴,以痴心追求革命理想。

1926年底,党组织派王如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,1927年秋转入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军事,1928年秋从苏联回国后,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工作,曾多次参加抗击湘、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“会剿”的作战。1928年12月,王如痴调任红五军任第八大队党代表,这时正值湘赣两省反动当局调动二十多个团的兵力,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“会剿”。这一次,敌人以两万人之众,向井冈山发起了凌厉的总攻,其主攻方向是黄洋界、八面山和白银湖。王如痴随彭德怀、滕代远率领红五军留守井冈山,负责桐木岭白银湖哨口的防守任务。1929年1月26日,白银湖哨口雨雪交加,山雾迷漫,对防守极为不利。黑压压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来,王如痴镇定自若,率部苦战,死守哨口,使敌人未能越过哨口一步。1929年冬,王如痴先后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、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,历任红五军八大队党代表,红六军第二纵队和第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,红十三军、红十一军政治委员,红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等,不断将在苏联所学习到的军事知识充分运用到了实战当中,为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五次“围剿”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1935年1月12日,红十军团在黄山下谭家桥附近的乌泥关设伏,打击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。由于给养日益困难,部队十分疲惫,王如痴所在的红十军团被打成两段,被阻截在纵横不到十五华里的怀玉山狭长山地,陷入了敌军十四个团的包围之中。那年冬天的怀玉山,格外的寒冷,将士们伤口上的鲜血刚流出来就被冻成了红色血块,刚从树上掰下来充饥的树皮,连煮都没有煮,就一口咬下去,树脂混着冰屑子粘住嘴唇上的肉一起撕开,但已冻得麻木的将士们都无法感觉到疼痛。敌军因山高林密,搜索不便,还派飞机轮番轰炸;后来敌人索性放火烧山,有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被活活烧死,王如痴几次组织突围,同敌军进行血战,欲图杀出一条血路,可是终因敌军强大,炮火猛烈而被撤回,直到子弹打尽,王如痴、方志敏和刘畴西等不幸被俘。

1935年2月1日,王如痴同方志敏、刘畴西被押上军车,从上饶经弋阳,到南昌被钉上沉重的铁镣,囚于“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”。监狱里阴暗潮湿的环境,让王如痴患上了严重的伤寒和肋膜炎,持续几天都是40度高烧不退,浑身上下痛得感觉像是有千万只蚂蚁在身体里爬,不仅如此,王如痴还要承受监狱里刑具的拷打,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,即便这样,他仍非常乐观,同战友谈笑风生,丝毫都没有动摇王如痴的革命信仰。有一次在敌军法庭上,他们用四把枪对着王如痴说:“你还是尽早悔过自新,为党国做事吧!”王如痴大义凛然地说道:“你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,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。”随后,法官又说道:如果你现在放弃共产党党籍,党国马上给你五百大洋一个月,还给你高级官位。王如痴厉声呵斥道:我无妻无儿,无以为家,以身许国。别无他图。我既不爱爵,也不爱钱,你讲的那些,对我毫无用处。”寥寥数语,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至高至纯的革命情操,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!。铿锵有力的话语、视死如归的气魄,令国民党反动派黔驴技穷,法官只得呈文上去说,王如痴是一块“无可救药”的石头!

1935年8月6日,那是初秋的一天,天空中飘落的雨滴,显得格外的凄凉。这一天,王如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江西南昌下沙窝;这一天,年仅三十二岁的王如痴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;这一天,距离王如痴离开家乡奔赴革命,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,而他,再也未回到过他的家乡祁东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