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3月5日,总有一群人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,而在西湖区,这种精神已深深植根于退役军人群体。
今年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,西湖区朝农街道的退役军人吴凡云一早就来到了社区,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、调解纠纷,并向群众发放普法宣传资料,让雷锋精神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。从军人到法官,再到如今的公益法律顾问,他虽年逾花甲,却依旧奔走在法律公益服务的第一线,让法律服务真正走进基层。
作为一名退役军人,吴凡云始终坚守“退役不褪色、服务不停步”的信念。1974年入伍后,他锤炼军人意志;退役后,他扎根司法系统,担任法院副院长,为百姓排忧解难,荣获全国法院系统“办案标兵”称号,并获评“中国国家一级著作家”。即便退休,他依然用法律为群众撑起一片公正蓝天。
为了让退役军人在社会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,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力支持老兵参与社会公益。吴凡云于2024年4月成立“吴凡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”,该工作室汇聚法律志愿者,每周三定期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服务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,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,成为西湖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。
雷锋精神不仅是助人为乐,更是一种社会责任。吴凡云不仅坚持法律志愿服务,还积极投身公益,累计为困难退役军人和党员捐助2万余元,同时笔耕不辍,发表千余篇文章,培养30余名写作人才,为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西湖区有这样一位老人,他奔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,用初心践行雷锋精神,为居民带去安全与温暖,成为社区里最耀眼的“活雷锋”,他就是绳金塔街道张家山社区的毛元根老人。
“我是一名军人,更是一名党员,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。”这句话是毛元根老人最常挂在嘴边的承诺。退役后,他始终坚守初心,主动投身社区公益事业,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。虽年逾古稀,但毛元根始终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。无论是寒冬腊月,还是酷暑盛夏,他都坚持出现在社区的志愿活动中。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宣讲志愿者,他多次走进社区,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讲述自己的军旅经历。从艰苦的训练到保家卫国的故事,他的讲述不仅让听众深刻感受到军人的责任与担当,也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。面对电信诈骗的猖獗,毛元根老人挺身而出,自学反诈知识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解读宣传资料。
冬至时节,社区治安巡逻队伍里,毛元根老人的身影格外醒目。尽管寒风凛冽,他依旧和年轻志愿者一同展开夜间巡逻,排查安全隐患。他的严谨与负责,为社区居民营造了安全、祥和的节日氛围。
“雷锋精神,人人可学;奉献爱心,处处可为。”毛元根老人用多年坚守践行了这句话。他不仅是社区的“活雷锋”,更是我们身边的学雷锋典范。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,传递温暖与善意。
今年的学雷锋纪念日,南昌市铁路第一学校教育集团的教室里热闹非凡,一场以“听雷锋故事,绘雷锋风采”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如期举行。台上,一位退役军人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雷锋的故事,他就是王洪桥,一名把助人为乐当成日常的“活雷锋”。
“只要群众有需要,我就一定会站出来。”这句话,是王洪桥一直以来的行动准则。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,王洪桥加班回家时,发现一名老人摔倒在马路中央,头部受伤,昏迷不醒。来往车辆疾驰,情况十分危急。他毫不犹豫地上前,一边拨打120和报警电话,一边在风中示意车辆避让,防止发生二次伤害。直到救护车赶到,他才默默离开。事后有人问起,他只是淡淡一笑:“这不就是力所能及的事吗?”
在铁路二村,王洪桥是居民们口中的“热心肠”。哪里路面积水,他第一个冲上去清理;谁家老人行动不便,他主动上门理发、送上生活用品。社区干部们都说:“有王洪桥在,我们的工作都轻松不少!”他还积极参与西湖区“新长征”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活动,将“退役不褪色”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。王洪桥不仅自己做好事,还带动身边战友一起加入公益行列。2022年,他发起“退役军人无偿献血行动”,连续两年组织战友们在八一广场义务献血。他还结合自身药品监管经验,走进校园开展禁毒宣传。
吴凡云、毛元根、王洪桥的故事,是西湖区众多退役军人践行雷锋精神的缩影。他们或调解矛盾,或普法宣讲,或投身公益,用行动诠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精神。雷锋精神未曾远去,而是在老兵的接力中薪火相传。 西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组织“学雷锋”志愿服务活动,让更多退役军人汇聚爱心,把奉献精神镌刻进新时代的底色。